水生態環保工作獲新成效
從生態環境部日前舉行的水生新聞發布會上獲悉,2025年上半年,態環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為89%,保工同比上升0.2個百分點,作獲繼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。新成效根據相關數據,水生2024年,態環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為90.4%,保工首次超過90%;長江干流連續5年、作獲黃河干流連續3年全線水質保持Ⅱ類;太湖水質達到有監測數據以來最好水平。新成效京杭大運河連續3年全線貫通,水生北京的態環“母親河”永定河連續4年全線貫通。水生態環境司司長蔣火華表示,保工從2015年的作獲64.5%到2024年的90.4%,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提高了25.9個百分點,新成效“十三五”以來實現“九連升”,到今年年底則有望“十連升”。生態環境部多措并舉,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,抓好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,推動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成效——在水環境治理方面,生態環境部抓住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這個“牛鼻子”,倒逼岸上各類污染源治理。截至今年上半年,全國七大流域累計排查河湖岸線約58萬公里,查出入河排污口36萬個,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超過90%。同時,持續開展長江經濟帶和沿黃河省(區)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專項行動,推動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2700余座。針對黑臭水體的治理和監管,生態環境部開展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行動,構建“天—空—地”立體監管體系,持續加大監管力度,鞏固提升黑臭水體治理成效。目前,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,縣級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超過90%。在水生態保護修復方面,出臺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指標評分細則,穩步推進考核試點,定期開展水生態狀況評估。同時,參照長江流域試點好的做法,在其他重點流域推進水生態監測評估,進一步摸清水生態“家底”。在飲用水安全保障方面,扎實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,持續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,累計劃定2.4萬個鄉鎮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,查處一批環境違法問題。來自生態環境部的數據顯示:2025年上半年,全國210個重點湖庫水質優良(Ⅰ至Ⅲ類)比例提升至78%。其中,白洋淀水質達到Ⅲ類,“華北明珠”重現光彩;撫仙湖、瀘沽湖、洱海等高原湖泊水質保持優良。蔣火華表示,接下來,生態環境部將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標志性戰役,全域推進大江大河干支流、小微水體保護治理,保障人民群眾飲用水源安全;深入實施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行動,到2027年,美麗河湖建成率達到40%;深入推動重要流域構建上下游貫通一體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,持續提升水生態環境監管水平,讓每一條河流都成為城鄉的亮麗風景線,讓每一片水域都成為百姓的幸福源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