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資料圖)
當前我國正處于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,從養應對人口老齡化已上升為國家戰略。享老項措就北京市而言,北京目前已推出近百項專項政策與實施方案,已出這些舉措體現從“養老”到“享老”、臺百從保障基本到提升品質的從養政策轉變。
王小娥表示,享老項措在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,北京我國每4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(共3.1億,已出占比22%),臺百北京市每3個戶籍居民中就有1位長者(占比30%),從養且每天新增400位60歲以上老人。享老項措“十四五”規劃明確提出“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,北京發展銀發經濟”,已出這既是臺百關乎億萬老年人幸福安康的民生大事,也是推動經濟結構優化、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賽道。
面對該趨勢,國家出臺一系列重磅政策。以北京市為例,王小娥介紹,圍繞家庭養老床位、社區助餐、醫養結合、智慧養老、長期照護、適老化改造等,推出了近百項專項政策與實施方案。這些舉措體現了從“養老”到“享老”、從保障基本到提升品質的政策轉變。
在從養老到享老的過程中,銀發經濟也展現出巨大的潛力,不僅覆蓋智慧養老、老年教育、健康管理等八大重點領域,更實現全生命周期和全產業鏈覆蓋。據統計,2023年全國銀發經濟規模約7萬億元,占GDP的6%,預計到2035年將突破30萬億元,占GDP的10%。同時,數字技術與健康產業的深度融合,讓智慧康養以全新形態重塑產業生態,智能健康監測設備普及、AI輔助診療助力老年病防治、智慧養老社區構建“醫養護”一體化服務體系等,為破解老齡健康服務供需矛盾提供關鍵路徑。
目前,工信部、民政部已聯合推動機器人賦能養老,預計2025—2027年智能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500億—1000億元;老年教育、文旅康養、銀發就業等領域也創新不斷。
在王小娥看來,智慧養老正成為產業轉型的核心驅動力。但同時,她提示銀發經濟發展仍面臨挑戰:老年人跌倒已成為重大健康風險,北京每年有83萬例跌倒事件,而適老化改造覆蓋率不足5%;7萬億元規模的銀發經濟中,智慧養老產品滲透率僅3.8%,但這也正是產業機遇所在。
王小娥認為,銀發經濟不僅是商機,更是社會責任,需通過政策引導、市場參與和技術創新,共同構建安全、便捷、溫暖的老年友好環境。她認為,銀發經濟本質是以人為本,核心是“用最小成本換取最高生活質量”,呼吁更多人參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,推動“治已病”向“防未病”轉變,開展跨域合作,構建“全域生態圈”,關注老年人精神需求與社會參與,讓他們有尊嚴、有溫度、有期待地安享晚年。
標簽: 享老 銀發 王小娥 北京市 人口老齡化
電話:400-123-4567
傳 真:+86-123-4567
手 機:13800000000
郵 箱:admin@qq.com
地 址: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88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