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雙標青藏高原,這片被稱作世界屋脊的煙花易冷凈土,歷來是生態始祖全球生態保護的核心區域。高寒、難復鳥干旱、雙標缺氧的煙花易冷氣候特征,讓這里的生態始祖生態系統脆弱到極致,任何微小的難復鳥破壞,都可能留下難以逆轉的雙標傷痕。
雪山、煙花易冷草甸與煙花,生態始祖始祖鳥活動現場視頻截圖
2025年9月19日,難復鳥戶外品牌始祖鳥聯合藝術家蔡國強推出的雙標“向上致美”系列第三季作品,以青藏高原的煙花易冷喜馬拉雅山脈江孜地區為畫布,用爆破煙花勾勒“龍”的生態始祖形態。品牌在預告中宣稱,秉承對自然的敬畏,以藝術為媒,共締高山信仰。當煙花的絢爛消散,留在雪山之上的,是爭議、污染,以及對始祖鳥ESG(環境、社會和公司治理)初心的拷問。
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(ISO)發布的《社會責任指南》(ISO26000),社會責任的核心定義清晰明確:企業需通過透明且符合道德的行為,對自身決策與行動給社會及環境帶來的影響承擔責任。這一定義要求致力于可持續發展、遵守適用法規、契合國家行為規范等多重維度,這就要求企業,必須要對決策及未來的影響負責。
事件發酵初期,日喀則市生態環境局江孜縣分局的回應曾嘗試為始祖鳥解圍:活動備過案,手續合規,煙花使用環保材料,無需環境評估。
合規不等于零污染,手續齊全也不能抵消高原生態的不可逆損傷。顯然,始祖鳥沒有對其決策造成的影響進行充分考慮,只考慮了是否合規,無法掩蓋這場藝術活動對高原生態的沖擊。在高寒、干旱、缺氧的氣候特征下,一株草本植物的生長周期可能長達數年,一片土壤的形成需要數十年,而一次爆破產生的粉塵、化學殘留,足以讓脆弱的生態鏈陷入紊亂。多位環保人士向南方周末表達了質疑。此次活動造成的環境痕跡很難完全恢復,這與當地部門無需評估的結論形成刺眼對比。
始祖鳥作為主打戶外場景的品牌,本應是“無痕山林(LNT,Leave No Trace)”原則的堅定踐行者。LNT作為戶外運動的第一準則,意思是不留下任何人為痕跡,最大限度保護自然環境。事發之后,在海外社交媒體的戶外愛好者賬號上,有位登山者留言:“他們留下了滿地垃圾,根本不關心環境,也不關心普通徒步者、滑雪者賴以生存的山野。”
始祖鳥所在的亞瑪芬體育官網,環境板塊介紹
翻看始祖鳥所在亞瑪芬體育(Amer Sports)官網,其在可持續的環境板塊介紹是,“大自然是我們最大的游樂場。我們致力于在我們的產品、運營和價值鏈中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。”這一頁對始祖鳥的2024年亮點介紹,聚焦的是全球雪場限時體驗空間(ReBIRD? Service Center)的數據統計,ReBIRD?概念是始祖鳥的循環性平臺,該項目為消費者提供專門的裝備護理和維修,以此提高商品耐用性。此外,始祖鳥還會通過山地課堂傳遞無痕山野理念。
面對輿論風暴,始祖鳥的道歉呈現出明顯的“內外分裂”。
9月21日,始祖鳥中英文賬號的兩則聲明
國內團隊在聲明中模糊焦點,稱“藝術家的作品希望提升對高山在地文化的關注,只是呈現過程出現偏差”,將問題歸咎為了執行層面的失誤;而在海外社交媒體Instagram上,品牌卻坦誠承認,“這一活動與我們對戶外空間的承諾、品牌定位,以及希望為社區扮演的角色背道而馳”,并承諾努力減輕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。
這種分裂的態度,暴露的是品牌對ESG的雙重標準:在海外,需用誠懇姿態維護高端戶外品牌的環保人設,避免失去核心消費者信任;在國內市場,卻試圖用在地文化、藝術探索的敘事模糊核心問題。
但事實是,這場所謂的高山對話,本質上是人類中心主義的狂歡。以藝術之名,消費自然的稀缺性,將雪山變成滿足人類審美需求的道具,既背離了戶外品牌應堅守的敬畏自然初心,更與2019年便將其母公司亞瑪芬納入麾下、長期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ESG理念的安踏集團,形成了割裂。
更深層的問題藏在安踏集團對子品牌的治理體系中。安踏早將ESG納入核心戰略,集團層面的ESG框架本應成為旗下品牌的行動紅線。但始祖鳥事件卻暴露了戰略頂層設計與子品牌執行的嚴重脫節:子品牌在策劃這場涉及敏感生態區域的營銷活動時,既未將集團ESG價值觀融入決策,也未對高原生態的脆弱性做深度評估;安踏總部從項目籌備到輿情爆發,始終未能及時察覺并干預,沒有建立ESG風險預警、快速響應的閉環,最終讓子品牌的錯誤決策,反噬了集團的ESG聲譽。
決策透明度的缺失,更讓這場爭議的合理性無從辯駁。截至目前,策展方與品牌方從未公開過項目前期的生態調研數據。是真的缺乏專業認知,沒意識到青藏高原的生態重要性,還是明知其生態修復難度,卻為了追求藝術創新性與品牌話題度,刻意將藝術價值凌駕于生態保護之上?藝術淪為生態破壞的遮羞布,所謂的表達早已偏離本質,只剩下對商業利益的追逐與對社會責任的逃避。而這一切的根源,終究是將短期營銷價值凌駕于長期可持續發展之上,這恰恰是ESG治理最該規避的致命陷阱。
近年來,環保、可持續這類概念成為品牌營銷的高頻詞,不少企業將ESG視為提升品牌形象的工具,而非需要踐行的價值觀。始祖鳥此次翻車,正是“洗綠”營銷的典型案例,表面上綁定高山文化、生態藝術,實則是借自然之名收割流量,忽視了ESG中的環境責任本身。
始祖鳥氣候承諾,來源:始祖鳥2023年氣候報告
始祖鳥在其氣候變化報告中,曾大篇幅闡述對可持續戶外的追求,并承諾到2030年,在2022年的基準上,減少90%的范圍一和范圍二排放量,以及42%的范圍三排放量,并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。 但在此次活動中,碳排放量是多少,是否做過全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評估,這些關鍵問題,品牌避而不答。
真正的生態藝術,從來不是征服自然、消費自然,而是修復自然、融入自然。建設美麗中國不是一句口號,而是每個企業必須遵守的道德底線。
蔡國強作品《撞墻》(2006年)
回看蔡國強2006年的作品《撞墻》(Head On),用99頭狼反復撞擊玻璃墻的循環,隱喻人類盲目碰壁又回頭的悲劇。再看此次事件,恰似始祖鳥與整個戶外行業的一次“撞墻”。明知生態保護是不可逾越的底線,卻仍在藝術營銷與ESG責任之間搖擺,最終撞上了消費者的信任墻、自然的生態墻。
這場世界屋脊上的藝術爆破,不僅是始祖鳥的一次危機,更是對整個行業的警示:在環保意識覺醒的時代,任何試圖用藝術、文化掩蓋生態破壞的行為,終將被消費者拋棄;只有放下品牌的傲慢,真正以守護者的姿態,敬畏自然、踐行ESG責任的企業,才能在長期發展中站穩腳跟。
參考資料:
1. 始祖鳥,2023年氣候報告
2. 安踏集團,2024年ESG報告
3. 人民日報,守護青藏高原綠水青山 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,2018年7月22日
4. Amer Sports, Sustainability-Environment introduction.
5. Amer Sports, Arc’teryx’s ReBIRD? care and repair service takes aim at throwaway culture,2023年4月20日
電話:400-123-4567
傳 真:+86-123-4567
手 機:13800000000
郵 箱:admin@qq.com
地 址: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88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