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時間:2017-09-30 08:29 來源:豫都網 我要投稿
不少食客都是這條街的粉絲 (記者 劉鴻翔/攝)
這條街是不少老鄭州的心頭好,有人甚至驅車二三十里來這兒,鄭州就為嘗一口大師傅拿手的條美燴面。
十多年來,食街這條街捧紅了很多店鋪,任性也吸引不少回頭客,不團碑它到底有什么圈粉的外賣秘訣?
祭城餐飲文化一條街:
我這兒的老店不走團購 靠口碑
“師傅,鄭州哪兒有個祭(jì)城?”
“剛來鄭州吧?那叫祭(zhà)城。靠口”
提起祭城,鄭州老鄭州都會忍不住說,翻爛字典,也只有咱鄭州這地兒讀祭(zhà)城。
祭城在鄭州有名,一是因為曾是古鎮,二是那里有許多老鄭州都愛的祭城餐飲文化一條街。
許多老食客對這條街戀戀不舍,一些新食客也正在被這條街圈粉。
【熱鬧】
驅車二三十里
就為品嘗這里的燴面
“去老地方喝一杯。”家住鄭州市南三環的老姜,一有空就會召集一幫老哥們,朝著“祭城路”(現更名為平安大道)奔去。
祭城餐飲文化一條街在鄭東新區心怡路上,距離平安大道不遠,從北邊的相濟路到南邊的盛和街,也就一公里長。
在這條街上,有開了30年的清真飯店,也有“獨此一家,別無分店”的知驢居,還有正在流行的海鮮店、火鍋店,加上從東西街道上延伸出來的餐館,大大小小有近百家店面。
祭城餐飲文化一條街往南過去,沒多遠,就是綠地新都匯、金融國際中心、雅寶東方國際廣場等地標建筑,附近寫字樓林立,許多高端酒店、小資餐館也都生意興隆。
可一到夜晚,最熱鬧的就屬祭城餐飲文化一條街了。
17點30分,這條街上被燈火照亮,開始喧鬧起來。
店面前的停車位很快停滿,無論是開著寶馬還是大眾,在這條街上吃飯都是各自找地兒停車,推門自行點菜,沒有那么多規矩,吃得盡興,談得歡暢。
百順齋祭城老店原本是祭城人人皆知的“大回民食堂”,1983年開店時還是家連門頭都沒有的燴面館子,可是現在不但東郊的人特意跑過去吃燴面,南郊、西郊的人也驅車二三十里地,就為了嘗一口大師傅拿手的羊肉燴面。食客老李說,燴面記錄了自己當初來鄭州闖蕩的時光,每次端起海碗,聞著那香味,想想當初剛來鄭州時,只有發工資才舍得用一碗燴面獎勵自己的時光,那感覺得套用網絡上那句話:歸來依然是少年。
【歷史】
城中村拆遷后
村民籌建餐飲街
驅車到心怡路,一處兩米多高的指示牌“引誘”著路人往街道深處走去,上面書寫著“祭城餐飲文化一條街”。
根據《祭城鎮志》記載,祭城在3000年前是商代、周代諸侯國祭國的國都。商朝時期,一位負責祭祀的官員因忠于商王,便被封賞到今鄭州市祭城鎮一帶建國,因受封者為主管祭祀的官員,國名為祭國。
據村民介紹,隨著歷史演變,地名一直沿用至今,祭字古音為“zhài”,后來“祭城”的“祭”轉音為“zhà”。2013年,祭伯城遺址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2004年,祭城鎮、廟張、金莊等村莊拆遷,村民們紛紛從原來的村子搬遷到新建設的社區里,為了保留文脈,祭城鎮村委和村民們商量,決定把社區臨街的商鋪統一管理,統一出租,將租金等經營收入分給村民。
由此,“祭城餐飲文化一條街”才有了雛形。
【特點】
飲食選擇多樣化
老店不走團購
家住附近的鄭州市民陳先生告訴河南商報記者:“在這條街上本地菜、信陽菜、川菜、湘菜、粵菜,沒有你找不到的。傳統的垛子羊肉、時尚的啤酒海鮮、老式涮鍋、麻辣火鍋,吃啥有啥。”
二力涮鍋的經營者之一朱國金已經50多歲了,年輕時他常和幾位好友到西郊吃涮鍋,愛上了這口,他和好友一合計,“愛吃啥就經營啥”,二力涮鍋誕生了。
2008年農歷十月初六,二力涮鍋和相距不遠的信陽春天同時開業。現今,這兩家店已經10年了,生意越做越紅火,在鄭州的老式涮鍋里,也有響當當的名頭。
“不走美團,只靠店面顧客。”說起經營理念,一位經營者堅定地說。
在這條街上,不走團購的店面不止二力涮鍋一家,經營9年多的知驢居酒樓也是如此。
知驢居酒樓管理者金先生說,街上的這些老店都是老顧客帶著新顧客,循環往復,靠口碑傳播,顧客常常爆滿。
二力涮鍋的一位經營者也說,店里那么多顧客等著吃飯,哪顧得上團購和外賣,還是實打實地靠店面。
和老式店面不同,新近流行起來的魚火鍋、海鮮店、烤肉店等在美團上口碑極佳,珂子珍味海鮮門前常常排起長隊,閑魚炭火烤魚成了附近白領們的最愛。
【商鋪】
地鐵正在修建
店面從不空鋪
白天走在祭城餐飲文化一條街上,看起來和平常的街道并沒有多少區別,人流量不多,有些店面中午甚至不營業。
可是,除了一家店面正在裝修外,這條街未見一家空鋪,也未見店面寫轉租等字樣。
金先生說,街道上大店鋪的面積都是五六百平方米,上下兩層,格局類似,只是裝修風格不同,這些店鋪的經營時間長,顧客穩定。而一些小的店鋪,則經營時尚的餐飲品牌,比如這幾年流行魚火鍋、海鮮等,一批這樣的店面入駐后競爭激烈,比服務比質量,也都生意不錯。
一位村民說,原本這條街會更長一些,現在正在修建的地鐵5號線在街頭穿過,占用了街道的一部分,加上地鐵正在施工,交通受到影響,餐飲一條街的客源也跟著受到影響,這兩年的生意不如前幾年。
“前些年,一到晚上,哪一家店都是顧客爆滿,店里地方不夠用,就把桌椅拉到街道邊兒上。”他說。
在他看來,雖然這兩年餐飲街生意不如前兩年那么紅火,可商鋪租用率并沒有多大變化,街道上的店面從不空鋪。相信等到明年地鐵開通,這里的生意會更興隆。
“這里不像有的商業街,餐館倒一個開一個,沒個穩定的時候。主要是這條街道的客源穩定,大多都是老客戶。”街上一家酒水店的店員說。
【管理】
計劃提升品牌
倡導市場自由競爭
和開封名吃、洛陽水席等不同,祭城餐飲文化一條街并沒有統一的風格,也沒有將街道刻意滲入古城文化。
據祭城社區居民委員會村委委員樊力介紹,祭城餐飲文化一條街建設已經14年,剛開始建設時,連續3年空鋪,當時村委為了招商引資,找了許多餐館,可都不愿意入駐。直到2007年,才迎來了第一家外來店面,就是現在的天福源燴面。
現在,這條街上已經匯聚了大大小小的店面上百家,加上周圍的店面,有470多家商戶。
“這條街上的商鋪由村委對外出租管理,能保證服務質量,不會像個人出租的臨街商鋪那樣,服務和租金不穩定。”樊力說,將這條街打造成餐飲文化一條街的理念會一直堅持下去,最終目的是讓這里多元化。
在他看來,村委不會刻意干涉這條街道的餐飲品牌,不會因為文化因素去要求店面統一風格,這條街道對于餐飲店是開放式的,對于食客來說是舒適的。
樊力認為,通過市場競爭活下來的就是最好的,達到市場自然競爭形成的狀態即可。
目前,祭城社區居民委員會正計劃在提升街道品牌上下功夫,比如引入高端商務酒店、高端餐館等,讓來這條街道上的顧客在感受鄭州老城餐飲文化的魅力外,也能更方便和舒適。(河南商報記者 楊桂芳)
電話:400-123-4567
傳 真:+86-123-4567
手 機:13800000000
郵 箱:admin@qq.com
地 址: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88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