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時間:2018-10-23 18:09 來源:豫都網 我要投稿
炒茶師傅正在炒茶
□大河報·大河客戶端記者何正權李鑫通訊員姜烽烜文圖
閱讀提示4月22日上午,師傅第26屆信陽茶文化節“信陽毛尖傳統手工炒制大賽”在該市浉河區董家河鎮廣義印象園舉行,大比武來自該市八縣兩區的技術34名選手參加角逐。
當天上午9時,活兒比賽正式開始。炒茶炒茶參賽選手分為多組先后進行炒制。月薪據了解,師傅參賽選手均為具有多年經驗的大比武炒茶師傅。
月入萬元,技術但一年最多工作兩個月
記者采訪的活兒兩位參賽選手告訴記者,他們的技藝,既有家族傳承,也有科班系統訓練。“1976年就開始學炒茶,已經炒了40多年。”光山縣一名參賽選手告訴記者,他于1976年參與光山縣涼亭鄉的一個炒茶培訓班,系統學習炒茶,并且還有名師指點。記者注意到,這位炒茶師傅手掌滿是老繭,“手長時間在高溫的鐵鍋里炒茶,沒有老繭可不行。”炒茶師傅笑著說。“公司老板對我們不錯,一個月工資1.5萬元到2萬元。”這位炒茶師傅告訴記者。參加本次比賽的選手,有的自己家中有茶園,每年炒制數百公斤干茶,價格500~2000元/500克,收益可觀。
李廣義是全國勞動模范、高級茶藝師,也是信陽一家茶葉企業負責人,他告訴記者,每年信陽毛尖生產季,他的公司一般會聘請6名大師傅、6名小師傅。大師傅每天工資300元,小師傅每天80元。炒茶師傅工作時間為白天,每天工作大約10小時。“信陽市有的產區,茶葉生產季節短一些,炒茶師傅勞動強度大,還需要熬夜,工資會高一些。”李廣義告訴記者,大師傅和小師傅待遇的差別,主要是手藝決定的。“大師傅經驗豐富,越老越吃香。小師傅炒出來的茶,在外形、香味、湯色等方面,和大師傅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。”李廣義介紹,培養一名大師傅,至少需要3年時間。
信陽市浉河港一名炒茶師傅告訴記者,炒茶的季節性很強,每年工作的時間只有兩個月,其他時間,炒茶師傅們“搖身一變”,就成了街鎮上的水果攤主、鞋店老板,也有的回家務農或者外出打工。
炒茶能手有望入選非遺傳人
本次比賽中,現場選手每人配置相同規格的鮮葉原料(一芽一葉初展)500克和傳統手工炒制信陽毛尖所用的成套設施,每人炒制一鍋,自己烘干后,稱重封存并交由工作人員密碼編號。22日下午,本次比賽的評委,對選手炒制的信陽毛尖進行評審,要素包含茶葉的外形、香味、湯色等。
“舉辦炒茶比賽,目的是為了提高信陽毛尖傳統手工炒制加工技術水平,培育和選拔一批信陽毛尖炒制技術能手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。”浉河區一名干部告訴記者。
據了解,本次比賽結束后,取得優異成績的選手由信陽市人社局授予“信陽市技術能手”榮譽稱號,并由信陽市文廣新局納入“信陽毛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人才庫”候選人名單,并頒發證書。
電話:400-123-4567
傳 真:+86-123-4567
手 機:13800000000
郵 箱:admin@qq.com
地 址: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88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