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峽網訊(記者 王挺)10月17日,福建樣本在航海可持續研討會上,陳德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、旺打福建理工大學交通運輸學院院長陳德旺發表了題為《航運可持續發展的造綠思考及其福建實踐》的主旨演講。
陳德旺從全球共識、色航中國成就、海洋福建實踐及未來展望多個維度,強國系統闡述了航運業綠色轉型的建設路徑,并強調福建有望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貢獻綠色航運高地,為我國海洋強國戰略提供可復制的福建“福建樣本”。
陳德旺發表演講 海峽網記者王挺 攝
全球共識與中國行動:綠色航運已成未來趨勢
“航運業發展趨勢是福建樣本船舶大型化、自動化和綠色化。陳德作為全球經濟的旺打藍色動脈,航運承擔了約80%的造綠國際貿易運輸,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。”陳德旺指出,推動航運業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。國際海事組織(IMO)已制定明確的減排目標,即到2030年碳排放比2008年降低40%,并力爭于2050年實現零排放。在這一背景下,中國積極履行大國責任,正穩步推進“3060”雙碳目標。他強調,中國是世界海運大國,而交通運輸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、先導性和戰略性產業,必須全面貫徹綠色發展理念,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。
在談及替代燃料技術時,陳德旺表示,甲醇、綠氨、LNG等各有優劣,沒有完美的單一解決方案,行業需要持續技術創新,不斷探索、提升。他同時指出,中國在高鐵、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已實現全球領先,未來在綠色船舶制造方面同樣潛力巨大。
福建實踐:發揮天然優勢與積極創新并舉
陳德旺重點介紹了福建省在綠色航運領域的探索與成就。他列舉了福建的獨特優勢:大陸海岸線長達3752公里,居全國第二;港口基礎設施先進,船舶總運力超2000萬噸,在國內占有重要地位;擁有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蘊,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。
同時,陳德旺坦言,福建仍面臨著傳統船舶電動化改造難度大;多式聯運銜接不暢,部分航道通航條件受限;綠色技術推廣應用需加強等挑戰。
“面對挑戰,福建正通過強有力的政策與技術創新積極破局。”陳德旺分享了福建多個領先全國的實踐案例:
“寧德時代”號純電動客船:作為與全球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合作的項目,標志著純電動船舶技術應用的重大突破。
廈門遠海碼頭5G無人集卡項目:作為全球首個5G智慧碼頭應用,實現了操作的智能化與節能減排。
湄洲灣液化天然氣(LNG)儲運中心:采用了全球首例第五代大型LNG運輸船,是我國自主設計與建造能力的體現。
閩江電動貨船:通過“油改電”,實現了運營成本下降約三分之一的顯著經濟效益。
未來展望:技術創新與國際合作雙輪驅動
面對航運自動化和綠色化未來,陳德旺為打造“福建樣本”提出了四點建議。
一是以人工智能引領技術創新,行業不應局限于現有技術,應致力于人工智能的原始創新,開發更高效、更輕量、可解釋性更強的系統,實現AI為航運業全面賦能。
二是將綠色發展貫穿全程,要堅持生態優先,嚴格控制高能耗、高污染項目,發展綠色低碳經濟。同時要注意環保材料的毒性問題,確保對人體健康無害。
三是加強國際合作應對氣候變化,強調氣候變化是全球性挑戰,僅靠中國無法解決。通過“一帶一路”等平臺,輸出綠色技術,幫助其他國家共同減排,實現全球協同。
四是推動區域協同發展,福建作為鄭和下西洋的起點,具有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蘊。泉州作為“世界宗教博物館”,展現了包容并蓄的文化精神。應發揚、利用這一傳統優勢,推動區域協同,提升整體競爭力。
最后,陳德旺總結道,推進綠色航運轉型是建設海洋強國的必由之路。未來應堅持以生態優先、創新發展、開放融合為導向,統籌海洋經濟價值與生態效益。“我們希望把福建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綠色航運高地,為海洋強國貢獻一份獨特的福建力量。”陳德旺說。
電話:400-123-4567
傳 真:+86-123-4567
手 機:13800000000
郵 箱:admin@qq.com
地 址: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88號